黄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梨锈病爆发率非常高,果农只要做好以下几点
TUhjnbcbe - 2023/7/19 21:13:00

对于种植各种果树的果农朋友们来说,果树病虫害的发生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发生面积大、容易传播扩散、比较难防治的病虫害,更让人揪心。然而在众多果树病虫害中,锈病是梨树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的连续发生不但会导致果品质量下降,还会导致梨树生长衰弱,甚至枯死。是一种对果树健康生长、农民朋友经济效益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黄斑病,俗称“羊胡子”,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果园均有发生。除危害梨树外,还可危害山楂、贴梗海棠和堂梨等。该发病后常引起叶片早落,幼果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如果是幼苗期受害,严重时可使苗木致死。给我们广大果农朋友们带来了毁灭性的损失。

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梨树锈病的防治管理措施,为了让大家对梨树锈病的发病规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我将从梨树锈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发病因素、发生时间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我们梨农朋友们有参考价值。

一、梨锈病的危害症状

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能为害幼果。

1.叶片。叶片受害后,叶面出现橙黄色具光泽斑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边缘淡黄色病斑,直径4~8毫米。表面密生黄色微凸小斑点,为病菌性孢子器。空气湿度大时,从性孢子器溢出淡黄色黏液,内含大量性孢子。黏液干燥后,斑点变黑,病组织加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处生出褐色毛状物,形似山羊胡子,即为锈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为锈孢子。病斑多时,可引起梨树早期落叶。

2.果实。发病后,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凹陷,中间密生孢子器,形成黑色木栓化硬疤,其上着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形成畸形果,果实易早落。

3.新梢、叶柄、果柄。新梢、叶柄、果柄上的病斑与果实症状相似,病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引起梨树落叶、落果。

4.桧柏。桧柏为病菌转主寄主,染病初期在针叶及小枝上出现浅黄色隆起斑病,翌年3月病斑破裂,溢出红褐色冬孢子角。春季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呈橙黄色舌状胶质体,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二、梨锈病的发生规律

(一)病原菌

梨锈病的病原属担子菌梨胶锈菌。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器(性孢子,受精丝)、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器扁烧瓶状,埋生于叶正面病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锈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这种病侵染有其特殊性:需在桧柏或龙柏等转主寄主上完成越冬,越冬后再侵染梨等果树,完成生活史。

(二)发生原因

1.转主寄主

病害的轻重与松柏的多少及距离远近有关,尤以离梨树栽培区m范围内的松柏关系最大。病菌的传播距离一般为m,最远也不超过m。在有松柏存在的条件下,病害的流行与否,则受气象因素的密切影响。

2.气候条件

梨锈病的流行发病与春季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遇降雨40毫米以上,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势必流行发病。此时的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冬孢子成熟早,冬孢子成熟后,若雨水多,冬孢子萌发,而此时梨树尚未发芽,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没有侵染梨树幼嫩组织的机会,发病就轻。若梨树发芽前天气干燥,气温又较低,冬孢子未萌发,而在梨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梨锈病发生就重。3月至4月雨水的多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数

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4.品种抗病性

梨的不同种与品种对梨锈病的抵抗力有差异,一般秋子梨、白梨、沙梨系统易感病,西洋梨抗病力最强。

三、梨锈病的发生时间

梨锈病一年只侵染一次,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器(性孢子)、锈孢子器(锈孢子)、冬孢子角(冬孢子)、担孢子。在梨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形成冬孢子,之后萌发产生担孢子。3月下旬至4月上旬,梨树刚开始展叶时,侵染源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萌发产生的大量担孢子就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一般潜育6~10天后发病。4月中旬,在被危害的叶片正面先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然后在病斑上产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粒点,即性孢子器,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

4月下旬,性孢子器遇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即性孢子。5月上旬,病斑对应的叶片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丛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叶柄、新梢、果梗受害后,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5月下旬产生锈孢子,至6月上旬锈孢子结束。

该病菌无夏孢子阶段,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是借风雨传播到桧柏等柏类植物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形成菌瘿,以菌丝体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可见红褐色、圆锥形的角状物,即冬孢子角。3月下旬冬孢子成熟后遇雨水膨胀为橙黄色舌状胶质块,并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此时期不再侵染桧柏等转主寄主植物,而是担孢子随风雨又传播到梨树等寄主上,发生新的侵染。

四、梨锈病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锈病发生区新建梨园和高接改良梨园时应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梨园管理,增强梨树树势,提高梨树抗病能力。重点落实梨园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从而有效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按照梨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性,将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适时追肥,2~3次/年,采果后及时补肥,以速效磷肥为主,配合适量氮肥,以促进根系生长、恢复和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贮藏营养的水平。

对营养不良的梨树除进行土壤施肥外,还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浓度为0.2%~0.3%,春季以速效氮肥为主,果实发育期以磷、钾肥为主。采用透光修剪和简化修剪技术,促进梨树抽发有效枝。同时,在梨树生长季节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方法提高梨树有效枝比例,提高梨树叶片光合作用以增加树体营养积累,使梨树叶片及时老化,增强抗病力。

2.清除转主寄主

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范围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使其不能完成侵染循环,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建立新梨园时,应远离桧柏林,对零星的桧柏,应全部砍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建梨园。

3.对转主寄主施药

如梨园附近的桧柏不宜砍除时,可对桧柏喷药杀灭冬孢子。喷药时间在梨树发芽前,冬孢子角已经成熟,但未胶化时为宜,基本可以控制梨树发病,可选用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9%石硫合剂水剂3~5波美度等药剂对桧柏喷施,以杀灭冬孢子。

4.增湿抗旱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如遇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应及时进行增湿抗旱,有灌溉条件的果园要进行全园灌水,无灌溉条件的可以早晚对每株果树进行清水喷雾,增加果园湿度,喷雾后全面喷施新高脂膜,利用成膜物质保护土壤和树体自身营养水分不易蒸发,同时防止外界气候、农药对果实的侵害,降低梨锈病的病果率。

5.适时喷药

第一次用药掌握在梨树萌芽时进行,以后间隔10天用药一次,连喷3~4次。在重病区,于梨树展叶期和谢花后各喷一次杀菌剂,防止担孢子的侵染。药剂可选用1∶2∶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倍液、40%福星乳油~00倍液、5%霉能灵可湿性粉剂0~0倍液、4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倍液、20%三唑酮乳油0倍液等。花期用药应掌握在大多数谢花后进行,避免盛花期用药。

6.果实套袋

在花后40~50天内,对果实进行全园套袋,能有效防止梨果锈病的发生,同时可以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降低农药和有害粉尘对梨果的污染。

1
查看完整版本: 梨锈病爆发率非常高,果农只要做好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