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何丽娜通讯员李清清
度的超高度近视是种怎样的感觉?一般的近视眼镜只能配到度,也就是说,即使戴上如啤酒瓶底般厚的眼镜还有度的近视。对于杭州的刘先生来说,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模糊的,所有的人和物都只能靠轮廓来猜测。
不过,这些痛苦和不便都已成为过去,近日,眼科专家、浙大一院副院长沈晔教授的名医工作站落医院,刘先生在此接受了“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仅摘掉了厚重的眼镜,双眼的近视度数竟降到了0度。到医院复诊时,刘先生激动地说:“这感觉实在太好了,世界如同在我眼前新生一般。”
8岁开始近视,工作后近10年猛增到度
刘先生今年36岁,8岁的时候开始出现近视,然后就是最近20多年来,近视度数逐渐加深,尤其是工作后近10年来猛增,最终发展成了度的超高度近视。
而由于度数太高,刘先生的生活和工作都备受困扰,连合适的镜片都配不到,因为近视眼镜最高只可配到度。即使戴着酒瓶底般厚的眼镜,眼前的事物依然模糊一片。“还好我做的是销售工作,对视力的要求不高。听说有一位超高度近视的病友以前做财务,后来视力越来越糟,连工作都丢了。”刘先生说。
一直以来,刘先生一家都在寻觅治疗方法。“以往的近视矫正方法只能解决度以内的问题,我们这度感觉是鞭长莫及,庆幸的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去年底时,看到沈晔教授给一位近视度的姑娘成功矫正的报道,全家人都兴奋地不得了。”刘先生的妻子说。
沈晔教授给刘先生仔细做了检查,情况比想象中更不乐观,即使佩戴度的镜片,他的视力也仅有0.2和0.3。虽然理论上“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矫正—度近视,半年多来已有20来位超高度近视患者经沈教授获益,然而度的极限业内鲜有案例,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最终还是决定手术。
3位超高度近视病友同天手术都成功告别模糊世界
由于长时间的超高度近视,刘先生的眼球要比正常人大,眼球轴长达到了33.5mm(正常人只有23mm),这就使得他的巩膜变得非常薄,大大提升了治疗难度。不过,这些并难不倒沈教授,手术台上,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沈教授娴熟地将屈光性有晶体眼人工晶体(PRL)植入瞳孔后方,只需5分钟即可完成一只眼睛的晶体植入。
刘先生的手术是在国庆节前做的,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后,医院复诊时,检查结果振奋人心:他的近视度数已降到0度;虽然由于长期高度近视引起了视网膜黄斑萎缩,但术后视力依然恢复到了0.6,远远超过了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对于这样的结果,刘先生十分满意,他终于摆脱了厚厚的“酒瓶底”,摘掉眼镜看清了世界。
而更有意思的是,与刘先生同天手术的还有两位超高度近视的病友,一位度,另一位也是度,两人手术后视力分别恢复到1.0和0.5,他们纷纷表示,告别超高度近视以后,生活都变得更有意义了。
专家呼吁:任何年龄段都得警惕电子产品伤眼
“近视的发生主要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遗传,根据全球范围的统计,父母双方都是近视的人发生近视的概率是父母不近视的人的5倍以上;二是环境,近距离用眼时间太长,以及长时间在室内接触人工光源等。”沈教授告诉记者。
在刘先生看来,爸爸妈妈的视力至今很好,因此他的问题来自遗传的可能性较低,应该与小时候看电视比较多有关,后来再加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致使视力每况愈下。
很多人以为成年后一般近视度数不太会进展,因此近视矫正手术都放在18岁以后。像刘先生一类超高度近视的患者在成年后视力状况不断恶化,固然与其眼球本身质量相对差有关。但事实上,现在成年后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甚至在成年后才发生近视的人也比比皆是,其主要问题应该是在于在室内待得时间太长,然后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接触过多。因此,保护视力不仅是小朋友需要重视,成年人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