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黑斑病以危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呈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2-15毫米或更大,边缘放射状,有时病斑周围叶肉组织大面积变黄。后期病斑上生黑色有光泽的疱状突起,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叶柄嫩枝染病病斑长椭圆形至条形,紫褐色至黑褐色,略凹陷,周围组织略皱曲。花梗、花萼染病病斑小,不明显。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致枝条光秃,树势衰弱乃至全株枯死。
玫瑰白粉病初发病时,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叶正面逐渐变成淡黄色斑,以后叶片皱缩、扭曲。严重发病时叶片正面也长出白粉。叶柄和嫩梢上病部稍膨大、弯曲。花蕾受害后变为畸形,病部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病部霉层中产生小黑点(有些地区不产生),为病菌闭囊壳。病叶枯黄脱落,病重者不能开花。
玫瑰霜霉病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叶片受浸染后,叶面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
玫瑰锈病玫瑰锈病可危害植株地上部分所有绿色器官,主要危害叶片和芽。早春新芽初放时,可见芽上布满鲜黄色的粉状物,形似一朵朵小黄花。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初生于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红色粉末,直径0.5-1.5毫米,病斑外围往往有褪色晕圈。在叶片正面生有性孢子器,但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叶面出现褪绿小黄斑,叶背产生近圆形的橘黄色粉堆(夏孢子堆),直径1.5-5.0毫米,散生或聚生。夏孢子堆也可发生在叶片正面。生长后期,叶背出现大量的黑色小粉堆(冬孢子堆),直径0.2-0.5毫米。嫩梢、叶柄、果实等部位的病斑明显地隆起。嫩梢、叶柄上的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果实上的病斑为圆形,直径4-10毫米,果实畸形。
百合花叶病此病又叫百合潜隐花叶病,病发时叶片出现深浅不匀的褪绿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叶缘卷缩,叶形变小,有时花瓣上出现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开放。
百合斑点病此病初发时,叶片上出现褪色小斑,扩大后呈褐色斑点,边缘深褐色。以后病斑中心产生许多的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部变黑而枯死。
百合鳞茎腐烂病发病后,鳞茎产生褐色病斑,最后整个鳞茎呈褐色腐烂。
辣椒早疫病苗期:辣椒早疫病是辣椒育苗中期引起烂叶死尖的病害。多在辣椒幼苗3-5叶期发生,引起叶尖和顶芽腐烂,形成无顶苗,或向下蔓延,烂至苗床上面。在塑料小拱棚或大棚内因湿度大,往往病害发展迅速,数日内便可使全部幼苗受害。
成株期:叶片受害,初呈水渍暗褐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1-3厘米的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心灰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有时破裂。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状物;茎部被害,多在分枝处发生,呈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有轮纹或不明显,严重时,可造成断枝。果实受害,多在果蒂部附近有裂缝的地方,呈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有同心纹,其上长有黑色霉。
辣椒菌核病茎染病:危害茎基部和茎分杈处。发病初始为褐色水渍状斑,后病斑绕茎变黄。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软腐无气味;田间湿度低时,病斑呈灰白色,稍凹陷,易折断。受害后茎杆内髓部受破坏,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菌核呈鼠粪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大小一般(1.5-6)毫米×8毫米,4-10粒。后期病部以上茎叶枯萎,茎基部叶片染病始于叶缘,形成不规则形、黄褐色的病斑,叶片基部受害形成不规则形、灰褐色水渍状病斑。湿度高时叶片表面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软腐,可致叶片枯死脱落。染病后期整株枯萎,病苗呈立枯状死亡。叶柄染病:由叶柄基部侵入,水浸状,病斑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叶柄染病的植株易引起茎分杈处染病,病部以上枝叶凋萎变黄,病部以下枝叶则可继续生长。花梗受害:蔓延至果实,病部褪色变白,稍带湿腐。花瓣受害后失去光泽呈苍白色,易脱落。果实及果柄染病:始于果柄,并向果实蔓延,致果实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形成黑色粒状菌核。
辣椒黑霉病辣椒黑霉病主要发生在果实上,产生浅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大小10~26毫米,此病斑与日灼病相关,多在日灼的基础上,病斑变薄下陷,无光泽,果肉失水,果面收缩,后逐渐长出黑霉,湿度大时,黑霉扩展,有时布满整个病斑,有时病斑融合,形成更大的病斑。高湿条件下可见危害叶片。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病斑膜质,形状不规则。扩展速度很快,严重时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病健交界处明显,但不隆起,区别于辣椒疮痂病。
黄瓜白粉病病害先出现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开始为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条件适宜时,白色粉状斑点继续扩展,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至布满整个叶片,看上去又象长了一层白毛,所以俗称、白毛病。其后叶片逐渐变黄、发脆,白毛由白色转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受害的叶柄和茎,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
海棠褐斑病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会出现白色的斑块,渐渐会扩大,到了20多天后,白色斑块变成褐色斑块,叶片开始逐渐焦枯脱离。
海棠锈病锈病主要危害海棠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叶面最初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大后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上着生针头大小橙黄色的小点粒,后期变为黑色。病组织肥厚,略向叶背隆起,其上有许多黄白色毛状物,最后病斑变成黑褐色,枯死。叶柄、果实上的病斑明显隆起,果实畸形,多呈纺锤形;嫩梢感病时病斑凹陷,易从病部折断。
玉兰黄化病最初症状为叶子的叶绿素减少导致小叶褪绿,逐渐其他的叶片也会变为黄色或淡黄色,但叶脉还是绿色的。病情进一步加深则会使叶片全部变黄,进而变白,使植株的生长不断衰退,导致最终的死亡。
桂花炭疽病叶片染病后,叶面出现圆形、半圆形或长形病斑,大小3-10mm。病斑中央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粒点。湿度大时分泌出红色粘稠液。
桂花枯萎病在叶片的叶缘、叶尖发生。开始为淡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若几个病斑连接,全叶便干枯1/3-1/2。病斑灰褐色至红褐色,有时脆裂,边缘色深,稍隆起,后期病部散生很多小黑点,病斑背面颜色较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圆形,直径在两毫米至十毫米之间。病斑为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有一层黄色的晕圈。一般在每年的4-10月份为多发季节。
栀子花斑枯病斑枯病是由真菌引
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栀子花的叶片。发病时,植株会出现直径2~4厘米的圆形病斑,颜色为黄色,叶片边缘会出现许多小黑点。栀子花所处环境潮湿会增加此病的发生几率。
栀子花黄化病栀子花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危害栀子花的叶片。病发时,叶片逐渐变黄,植株生长减缓,逐渐萎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