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地区柑橘黄斑落叶病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影响到了果农的生产和生活。深入分析发现,柑橘黄斑落叶病是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所诱发,因此,找到病原菌的抑制药剂对于防治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以市售药物为对象,通过室内菌丝生产速率法、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法对多种药剂进行筛选,以期为广西地区柑橘黄斑落叶病防药剂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柑橘黄斑落叶病是柑橘生产当中一种常见的病害,受害植株的叶片上会产生十多个甚至上百个病斑。植株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导致柑橘生长势头开始减弱,易出现大面积的落叶,进而导致柑橘产量的下降。
柑橘黄斑落叶病在广西地区频繁发生,给种植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经过农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该地区黄斑落叶病的病因已基本查明,病原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但前期防治效果不甚理想,抑制这一病菌的化学药剂尚待进一步发现。因此,针对性地筛选药剂对有效遏制黄斑落叶病有着重要意义。
一、实验过程
第一:通过离和纯化
本次试验中,在样品的分离环节,选取的是广西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发病具有典型性的温柑——日南一号病叶为样本。树势较强,枝梢不太密生,枝梢长而略粗,分枝角度小且直立。叶片较长,略呈狭长状,叶基扁圆形,叶尖渐尖形,叶缘锯齿明显,叶柄较长,无翼叶。
日南一号温柑的产量也十分可观,单个植株产量可达60千克以上,产量可达千克/平方米。当植株感染黄斑落叶病后,树势会急速萎靡,产量锐减。在试验室环境中,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叶叶肉组织当中分离出诱发黄斑落叶病的病原菌,而后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温度控制在26℃,培养时常为15天。
第二:通过药效分析
1利用病毒毒力测定
当分离和纯化工作完成后,需在室内测定诱发黄斑落叶病病毒的毒力,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25%吡唑醚菌酯、41.7%氟吡菌酰胺。将已培养15天的菌丝(直径已达5毫米)转移到含有药物的PDA上,并将其放置在培养皿中。培养条件为:光暗比例为12∶12,温度控制在26℃。在标准培养条件下培养5天后,测量菌丝的纸浆,计算药物对菌落的抑制率。
从病毒毒力测定结果分析来看,试验中所选取的25%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25%吡唑醚菌酯、41.7%氟吡菌酰胺对试验中分离出的小孢拟盘多毛孢菌都具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
其中,41.7%氟吡菌酰胺、25%嘧菌酯悬浮剂的试验最高剂量未能实现完全抑制,其它药物的试验最高剂量可以实现对小孢拟盘多毛孢菌的完全抑制。在这5种试验药剂当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的毒性较大。
2利用孢子萌发毒力测定
在测定孢子萌发毒力的过程中,选取的是25%嘧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乙蒜素、25%吡唑醚菌酯5种药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浓度,不同梯度的药物浓度设置为2倍。此次研究中,测定孢子萌发毒力采用的是琼脂法,试验开始前挑选菌龄为15天的菌丝,从菌丝上提取孢子团,将孢子团再次置于蒸馏水中,逐步提升孢子团浓度。而后将孢子液滴加到琼脂上,每个琼脂凹槽玻璃上滴加2滴,在标准培养条件下培养1天后,检查孢子数量,计算药物对孢子的抑制率。
在测定孢子萌发毒力过程中可以发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咪鲜胺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3种药剂抑制率达到%,说明这些药剂能对小孢拟盘多毛孢菌产生强效抑制作用。25%吡唑醚菌酯、80%乙蒜素的低剂量组当中出现了少数新生孢子,其余剂量完全抑制了孢子的新生。
3利用田间药剂试验
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50%克菌丹(上海科捷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5%吡唑醚菌酯,50%硫磺多菌灵(山东福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市售)、所需药品除克菌丹、硫磺多菌灵外,与病毒毒力测试所用药品相同,使用推荐剂量,清水对照,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吡唑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矿物质油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率达到99%以上;采用苯醚甲环唑,防治率达94%以上;克菌丹、硫磺多菌灵的防治效果要略逊一筹。
二、本实验结论
有效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环节,不仅决定了农业产量,还关系到农民收入。随着柑橘黄斑落叶病在广西地区的不断迁延,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已严重影响到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通过筛选优良的药剂进行防治,无论对农户增收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极为有利。先后通过室内菌丝生产速率法、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法筛选出多种药剂,
结果显示:(1)在室内条件下,氟吡菌酰胺、嘧菌酯悬浮剂最高剂量未能实现完全抑制。(2)咪鲜胺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乙蒜素、吡唑醚菌酯最高剂量,可完全抑制小孢拟盘多毛孢菌。(3)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咪鲜胺乳油、嘧菌酯悬浮剂3种药剂抑制率达到%。(4)吡唑醚菌酯、乙蒜素的低剂量组中,出现了少数新生孢子。(5)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矿物质油的防治率可达到90%以上。
实际生产中,对于发病一般的果园,建议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8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进行防治。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果园,可选用吡唑醚菌酯乳油倍液、吡唑醚菌·代森联可湿性粉剂倍液、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物,保水保墒,提高柑橘树的抵抗力。
作者:廖道林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