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其中0-3岁是关键期。
关键期内视觉系统十分脆弱,数天短暂的遮盖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弱视发生。
视功能的发育与儿童智力、语言、运动等功能的发育基本同步,本质上是脑功能发育的一部分,具有“可塑性”。
那么,您了解弱视吗?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弱视的诊断需要具备三个必需的条件:
①在视觉发育期内发生;
②有明确的四个原因(有且只有):形觉剥夺、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斜视;
③矫正视力达不到相应年龄段视力下限或双眼视力相差超过2行。
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应轻易诊断为弱视,需要进一步寻找视力下降的其它原因。
弱视分为哪几种?
1
斜视性弱视
发生在单眼性弱视,双眼交替性斜视不形成斜视性弱视。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地不同物象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
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象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
3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多为双眼,两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
4
形觉剥夺性弱视
多发生在有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的儿童,上睑下垂等情况。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而形成弱视。
弱视应该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为弱视,应该立即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弱视的疗效与治疗时机有关,发病越早,治疗越晚,疗效越差。
弱视的治疗手段包括戴镜、遮盖治疗、视觉训练等等。
儿童的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儿童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为0~12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因此,弱视治疗的关键年龄是1~6岁之间。但是现在研究表明,对于年龄超过14岁的弱视儿童,弱视治疗仍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是从未进行过弱视治疗的儿童,疗效更明显。通过经典的屈光矫正联合遮盖治疗,仍有平均1-2行的视力改善,部分患者效果更好。
坚持戴镜治疗很关键,配戴框架眼镜进行屈光矫正,联合遮盖治疗。遮盖治疗至今仍为最有效的治疗单眼弱视的方法。根据双眼弱视还是单眼弱视,每天遮盖的时间不同。遮盖治疗后一定要定期门诊复查双眼视力的变化,避免被遮盖眼发生遮盖性弱视。
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弱视在停止治疗后会在1年内复发。所以,对于屈光相关的弱视,在视力达到正常后要继续配戴眼镜,并每3个月左右复查一次,检查双眼视力变化。
年龄超过14岁的儿童进行弱视治疗还有效吗?
一旦确诊为弱视,应该立即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
不应放弃治疗。弱视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学龄前。但研究表明,视觉发育的可塑期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有在特殊条件下视觉发育被重新激活的案例。
对于年龄超过14岁的弱视儿童,弱视治疗仍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是从未进行过弱视治疗的儿童,疗效更明显。通过经典的屈光矫正联合遮盖治疗,仍有平均1-2行的视力改善,部分患者效果更好。
小贴士:
家属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