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科技部认证,医院、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医学计量中心、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光学器械检验所组成的国家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团队对“河南造”扫频源OCT—视微影像扫频源OCT进行评估。经专家鉴定并一致通过:该扫频源OCT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参与了该设备的研发。据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副所长雷博介绍,超广角扫频激光OCT通过非侵入扫描获得眼球组织的断层影像,成像分辨率高达微米级,可清晰地观察到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的组织结构和血流状态。相较于传统时域和频域OCT,其扫描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成像分辨率更高。同时也可进行血流OCT检测。对于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的血流分析既安全又高效。
具体到临床应用是怎样的情况呢?在医院,这台OCT设备不到5分钟就能检查完一只眼睛,深受患者好评。患有眼底疾病的王先生在做完检查后兴奋地告诉我们:“医院检查眼底时要在胳膊上打针做造影才能看到血管的情况,有了这个设备不打针就能看清楚,真的太好了!”。
除了超广角扫频激光OCT,我院还于年引进自适应光学眼底相机和微视野计,对于视网膜疾病和黄斑疾病的检查更加精准。
自适应光学眼底相机:以极高的分辨率
在水平径向对视网膜进行无创性在体检查,
观察各种黄斑变性、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的视细胞分布状态,
追踪病灶进展情况,
同时还能够分析视网膜动脉管壁结构变化,
直观反映出视网膜血管疾病或全身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血管表现,
使视网膜疾病的影像诊断达到细胞水平。
微视野计:能分析出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细微变化,
检测固视位置及其稳定性,
作为黄斑疾病治疗病情稳定后的康复治疗,
来提高视力,改善患者满意度,
微视野计是目前临床评估黄斑退行性疾病中
残余视力和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及科研。
案例分析一位44岁男性患者,患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前视力为0.2,治疗后视力达到0.8,用微视野计和超广角扫频激光OCT分别评估了患眼治疗前后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光敏感度提高(用微视野计进行检查)
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治疗后视网膜复位(用超广角扫频激光OCT检查)
供稿:张浥尘郭庆歌
编辑:张浥尘
·END·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