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的2.7%),预计到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到9.38亿(占总人口的9.8%)。在区域分布上,亚裔人群的高度近视患病率远高于非亚裔人群:非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2.0%~2.3%,中老年人的高度近视患病率为1.6%~4.6%;而在亚裔人群中,青年人的患病率则达到6.8%~21.6%,中老年人的患病率为0.8%~9.1%。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且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年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推荐,温州医医院翟佳教授牵头组织撰写了《重视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对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体征、预防与治疗方式等内容作出了规范。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笔者遇到诸多近视一族对于高度近视缺乏一定的了解,且重视程度不足,亟需加强公众对于疾病的科学认知。因此,围绕高度近视较为高频的问题作出如下解答。
作者简介
王晓瑛
复旦大医院主任医师,眼科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眼科各种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及低视力康复治疗,尤其是激光近视手术(LASIK、LASEK、Epi-LASIK、飞秒激光SMILE等)以及高度、超高度近视屈光晶体植入术(ICL、TICL),是目前国内ICL、TICL手术数量最多和技术权威之一。曾在美国Johns-Hopkins大学、英国Moorfields眼科研究所、法国Verilux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系等研究机构访问学习。现为中华医学会眼科专科会员、上海眼科学会视光学组秘书、欧洲ESCRS(白内障屈光手术)会员、美国ARVO(眼科及视觉科学学会)会员。01
多少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按近视程度划分,一般分为4种类型:轻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和重度近视。其中,轻度近视一般指成人近视度数在-3.00D以下,青少年在-2.00D以下的近视;中度近视,一般指成人近视度数在-3.00D~-6.00D,青少年在-2.00D~-4.00D的近视;高度近视,一般指成人近视度数在-6.00D~-10.00D的近视,青少年在-4.00D~-6.00D的近视;重度近视则指成人近视度数在-10.00D以上,青少年在-6.00D以上的近视。根据以上具体的划分标准,近视者便可清楚知晓自己的近视程度,对于高度近视者来说,可能会伴有一些眼底病变。如果除度数高之外,同时还伴有一些眼底病变,这种情况,统称为病理性的近视眼。
02
高度近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高度近视的形成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一般来说,大部分的高度近视称之为轴性近视,即眼轴越长,近视的度数就会越高。随着眼轴的变长可能会引起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从而产生变性,有时候还会产生裂孔,甚至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因此,我们所说的近视防控中最为重要的是预防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所引发的眼部疾病,对此,要从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去着手解决。
03
高度近视和低度近视有什么区别?
很多近视一族会问“高度近视就是度数高一点,我戴一副度数高一点的近视眼镜,不也一样看得清楚吗?”
其实不完全是这样,随着度数不断增高,眼轴不断地拉长,会引起眼底病变。此时并非简单戴一副眼镜便可解决,这些眼底病变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视功能。比如说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可能直接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所以我们不能对高度近视掉以轻心,应该尽可能地控制,然后去预防和治疗这些眼底的病变。
04
如何预防高度近视?
近视防控有诸多方法,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主要有3种。其一,即在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的运动时间,保证每天2小时,即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多接触自然阳光,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的发展。其二,便是常说的药物治疗,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从目前国内外的调查研究成果来看,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对近视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其三便是角膜塑形镜,相比于框架眼镜,它对近视的防控效果会比较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视防控一定要从娃娃时期抓起,因为生长发育的阶段往往也是高度近视发展的阶段。一旦成年以后,如果度数已经很高了,防控就会比较困难。
05
如果已经发展为高度近视,
用什么方法治疗?
大部分人在18~20岁左右近视度数就逐步稳定了。但是对于一部分高度近视的患者来说,近视度数可能还会增长,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定期随访检查。如果度数的确已经稳定了,除了配戴框架眼镜外,目前还有其他的一些解决方法,如近视眼的激光治疗或者ICL晶体植入手术等方法,也可以获得很好的视觉改善效果。值得重视的是,即便做了近视手术获得了很好的视力,但眼底的病变其实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定期随访观察眼底的病变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位高度近视患者不可忽视的。
来源:复旦大医院
文:王晓瑛
编辑:Cacy
排版:陈东
投稿邮箱:jeremy.bie
cn-eyew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