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温度不断升高的同时雨水也在增加,此时的异常天气极易引起落花、落蕾、落果,本阶段虽是柑橘果树保花保果的重要时期,但是病害防治也不可忽略。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四月柑橘都有哪些病害?
01柑橘炭疽病炭疽病是柑橘最常见的病害,它具有危害广和危害时间长的特点,主要危害叶片、枝条、花、果实和果柄,常造成蜜橘和橙类等柑橘品种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大量落花、落果和果实腐烂。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可常年危害柑橘。
症状叶部症状
(1)叶斑型:病斑多出现在成长叶片或老叶片叶尖和叶缘,早春低温和多雨时,叶尖呈水渍状暗绿至黄褐色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多呈“八”形枯死,病、健部分界明显,干燥时病斑灰白色,其上散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多雨时病斑有朱红色胶质溢出。老叶病斑多在叶缘,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2~1.4cm,病斑稍下凹,中间呈灰白色,其上也生轮纹排列的小黑点。
(2)叶枯型:常出现在春梢嫩叶上,从叶尖外逐渐向下呈“V”字形扩展,初为淡青带暗褐色开水烫伤状的急性型病斑,边缘呈不清晰波纹状,边缘不明显,病叶易脱落,潮湿条件下病部生粉红色小点,后期颜色变暗,病叶腐烂,常造成全株性严重脱落。
枝梢型症状
叶柄基部腋芽处开始发病,初为褐色,后期有黑色小点。管理粗放,树势差的果园,炭疽病严重的导致枝条上部叶片落光,呈黑褐色干腐。一是冻害后病梢自上而下枯死,病斑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另一种则从腋芽开始发生棱形淡褐色病斑,枝枯后呈灰白色,其上亦散生黑色小点,叶常呈干卷状挂在枝上。如连绵阴雨,嫩梢顶端3~lOcm处突然发生开水烫伤状,3~5天后即为凋萎的急性型症状。
果实上症状
果实受害可产生僵果、干疤型和果实腐烂型等症状。僵果多发生在幼果,导致病果腐烂变黑,干缩成僵果,挂在树上;果腐型主要发生在近成熟期而环境湿度大的果园和果实贮藏期,果上病斑深褐色,并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
发病规律柑橘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于一种典型的潜伏侵染菌。病枯枝梢是病菌主要的侵染来源,次年春天产生分生泡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严重。冬季冻害较重及早春气温低、阴雨多的年份发病也较重。受冻害和栽培管理不善、生长衰弱的幅树发病严重。过熟、有伤口及受日灼的果实容易感病。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做好清园工作,改变果农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为及时彻底清园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本病防治的关键;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蔽收果后要及时修剪枝条,通过合理、科学修剪,防止树冠郁蔽,使树形呈开窗型以利通风采光,恶化病害的滋生繁殖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果实内含物中有机养分的积累。此外根据各地果园的实际情况,对症下病。例如,扩穴,深翻,种绿肥,增施有机肥,增补磷、钾肥,补充微肥,注意及时排灌。
农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剂都能有效阻止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效药剂:嘧菌酯、咪鲜胺、咪鲜胺锰盐、丙森锌、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等及其复配药剂,注意轮换用药,喷药时务必周到均匀,以喷湿枝叶不滴水为标准。
02柑橘疮痂病症状受害叶初期在叶片上病斑出现水渍状圆形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黄褐色,并逐渐木栓化,多数病斑似圆锥状向叶背面突出,但不穿透叶两面,叶面呈凹陷状,病斑多时呈扭曲畸形,严重时引起落叶。受害幼果的果皮上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转为黄褐色、圆锥状、木栓化瘤状突起。严重时病斑密布,果小,畸形,易脱落,俗称“癞痢头”。天气潮湿时,在疮痂的表面长出灰色粉状物。
发病规律柑橘疮痂病为真菌,柑橘痂囊腔菌,属子囊菌门腔纲。病菌在病叶、病枝梢越冬,当气温回升到15度以上时候,通过风雨传播到处于萌芽展叶的嫩叶、嫩梢、刚谢花后的幼果。危害时间从展叶到花后8周内的幼果均可被侵染。发病适宜温度为20-24度,当气温达到28度以上时,病害很少发生。
防治农业防治:培育无病苗木,选用无病苗木;冬季清园:剪除病梢病叶。冬季和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春梢发病后也及时剪除病梢。控制肥水,促使新梢柚发整齐;
农药防治:防治时应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喷药保护柑橘新梢和幼果。一是春芽萌动、芽长不超过一厘米时施药;连喷2次,5-7天一次,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前后都需喷雾预防,如遇阴雨天气,施药效果不佳,可结合有机硅再雨前提前喷雾,防治雨后细菌爆发。
03
其他病害花腐病:病原属于灰葡萄孢霉,半知菌,丝孢纲真菌,灰霉病菌较耐低温,在7-20℃就可萌芽大量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在果园中进行传播,15-23℃,空气湿度在90%以上最容易发生为害。
开花期间遇阴雨天气,花瓣上先出现水渍状小圆点,随后迅速扩大为黄褐色的病斑,引起花瓣腐烂,并长出灰黄色霉层。若干燥天气,则呈淡褐色干腐。嫩叶上的病斑,在潮湿天气时呈水渍状软腐,干燥时呈淡黄褐色,半透明。小枝受害后常枯萎。果上病斑常呈木栓化,或稍隆起,形状不规则,幼果受害易脱落。侵染成熟果实,发病部位褐色、变软,上生鼠灰色霉层,失水后干枯变硬。
脂点黄斑病:柑桔脂点黄斑病也叫黄斑病、脂斑病,是柑桔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以侵染嫩梢和果实为主。根据不同的侵染时期、部位和病状变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脂点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混合型等。
脂点黄斑病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几个或十几个群集在一起,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
褐斑病:柑橘褐斑病是由链格孢菌引起的一种柑橘真菌病害。由于受该病原菌侵染的部位能产生褐色的坏死斑,故称为褐斑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