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也称老年黄斑变性,是全球范围内致盲的首要病因。自证实雷珠单抗可有效治疗渗出性AMD以来,雷珠单抗便成为广泛应用的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并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雷珠单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成为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
虽然只要保证足够的治疗次数,抗VEGF药物即可改善或恢复渗出性AMD患者的视力,但应用该类药物可能诱发哪些全身性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目前尚不清楚。数项研究显示,应用雷珠单抗可增加脑血管事件(CVA)发生风险,而该药物上市后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却得出相反结论。
近期,日本UetaT等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MD对全身血管系统的损伤风险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应用雷珠单抗的AMD患者,治疗强度越高,系统性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越高;但是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研究者们在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以及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检索了年3月之前的相关对照研究,筛选出不同雷珠单抗治疗强度对AMD患者系统安全性对比研究。主要转归包括CVA,心肌梗死、非眼部出血事件、总动脉栓塞事件(ATE),以及全因死亡率。应用Peto法对结果进行检验,计算出不同治疗强度(不同剂量和治疗频率)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显示:
*该荟萃分析最终纳入11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例AMD患者。
*以下几组中主要转归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与0.3mg组和0.0mg组比较,0.5mg组CVA发生率显著增高(OR1.86;95%CI1.05~3.29;P=0.03),见图;与按需给药(PRN)和0.0mg组比较,每月给药一次组CVA的发生率显著增高(OR1.89;95%CI1.06~3.38;P=0.03),见图;与0.0mg组比较,0.3mg组和0.5mg组非眼球部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OR1.57;95%CI1.01~2.44;P=0.04)。
图.雷珠单抗与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此处内容略,详见全文)
*以下几组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与0.0mg组比较,0.5mg组CVA发生率未明显增加(OR2.27;95%CI0.90~5.69;P=0.08);与PRN比较,每月给药一次组CVA发生率未明显增加(OR2.04;95%CI0.94~4.45;P=0.07);与0.0mg组比较,0.5mg组非眼部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未显著增高(OR1.68;95%CI0.98~2.88;P=0.06);与0.0mg组比较,0.3mg组非眼部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未显著增高(OR1.68;95%CI0.95~2.98;P=0.07);与PRN和0.0mg组比较,每月给药一次组非眼球部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未显著增高(OR1.54;95%CI0.98~2.42;P=0.06);与PRN比较,每月给药一次组ATE的发生率未显著增高(OR1.58;95%CI0.96~2.61;P=0.07);与PRN和0.0mg组比较,每月给药一次组ATE的发生率未显著增高(OR1.%CI0.99~2.05;P=0.06)。
*其他分析检验,未观察到雷珠单抗具有保护或有害作用。
该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MD与全因死亡率无关,但治疗强度越高,CVA、非眼部出血或ATE发生风险可能越高。
该研究使得雷珠单抗的应用处于两难境地,因为0.5mg的剂量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剂量,对于部分患者通常还需要多次治疗以维持视敏度,而且与静脉注射VEGF抑制剂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所需剂量较小(0.5mg)。与此同时,该项荟萃分析结果也提示,即使是微小的抗血管生成创伤,也可能给渗出性AMD患者造成影响。研究中CVA的发生率增加,而不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这可能与蛛网膜下腔更接近与玻璃体腔有关。
另外,该项荟萃分析的结果为目前有关雷珠单抗仍然存在争议的其他问题奠定了基础,包括雷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性比较,和雷珠单抗与阿柏西普的安全性比较。
推荐阅读:UetaT,NodaY,ToyamaT,etal.Systemicvascularsafetyofranibizumabfor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zedtrials.Ophthalmology.Nov;(11):-.e1-7.
(《眼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