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面积黄斑裂孔预后较差这一策略可扭转乾坤
TUhjnbcbe - 2020/11/13 17:09:00

背景导读

黄斑裂孔(MH)是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

难治性黄斑裂孔(MH)是指常规玻璃体切割、内界膜(ILM)和前膜剥除、眼内填充和手术后俯卧位等手术方法难以使MH闭合且预后相对较差的MH,主要包括大直径MH、高度近视MH等。

自体视网膜移植是治疗难治性MH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尚缺乏关于自体视网膜移植后的血管变化的追踪报道。

近日,加利福尼亚玻璃体视网膜协会HomayounTabandeh教授发表了一篇研究,通过多模态成像观察了大直径MH自体视网膜移植后的血管变化和再灌注情况。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两名大直径MH患者(≥μm),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68.5岁,分别于年6月和年2月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视网膜玻璃体协会医疗中心接受了自体视网膜移植术。

两位患者基线视力分别为眼前指数和20/,而MH分别为μm和μm。

术后六周,两名患者均观察到MH闭合且移植视网膜血管灌注良好。

OCT和OCTA显示这两名患者的移植组织早期即整合到周边视网膜和血供中。

在末次随访时,两名患者的视力分别为20/和20/,MH愈合,自体视网膜移植物灌注良好。

患者1:基线和自体移植术后6周患者1:术后3-6月随访患者2:基线、术后6周及术后3月随访

研究表明,自体视网膜移植在难治性MH治疗领域前景广阔

1.自体视网膜移植可用于治疗大直径MH,且在移植后6周内即可观察到视网膜移植物的新生血管和再灌注。2.研究者推测,视觉改善是由于移植术后MH边缘变平,向心迁移以及在后期自体移植物收缩阶段进一步向心迁移所致。3.大面积自体移植的视网膜组织的血管再灌注会影响到移植物的存活和患者的视力预后。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面积黄斑裂孔预后较差这一策略可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