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梨黄粉蚜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是什么如何防
TUhjnbcbe - 2025/7/20 18:25:00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1017/m2i2zp0.html

梨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不论山地、丘陵、沙荒、洼地、盐碱地和红壤,都能生长结果。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都可获得高产量。梨树寿命长,经济利用年限长。梨树的果实除鲜销外,还可用于加工制作梨汁、梨干、梨脯、罐头等,梨木木材坚硬、纹理细密可供雕刻或做面板,枝条可作食用菌的原料。因此,梨成为我国许多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梨树的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果农对梨树的生产投入也逐年加大。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梨黄粉蚜对梨树的为害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为害梨树的主要害虫。

提及梨黄粉蚜,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梨黄粉虫,相信很多果农朋友并不陌生,受害果实皮表面初期呈黄色稍凹陷的小斑,以后渐变黑色,向四周扩大呈波状轮纹,常形成具龟裂的大黑疤,甚至落果,果农朋友因此头疼不已。由于梨黄粉蚜为害的隐蔽性和暴发性没有及时为广大果农朋友所掌握,果实为害率常年在5%~30%之间,个别年份少数果园为害率达50%左右,造成梨树生长后期大量落果。可以说,梨黄粉蚜不论是对果实的品质,还是对果园的产量,或者是对果农朋友的经济效益,都有极大的影响。

小编今天就针对梨黄粉蚜的形态症状、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生时间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一套防治体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梨黄粉蚜的形态特征

1.成虫

成虫为多型性蚜虫,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种。干母、普通型、性母均为雌性,行孤雌胎生,形态相似。雌蚜体呈倒卵圆形,长0.7~0.8mm,全体鲜黄色,有光泽,触角3节,喙发达,足短小,无翅,体上有蜡腺,腹部无腹管及尾片。有性型成蚜有雌雄两性,长椭圆形,鲜黄色,雌虫体长约0.47mm,雄虫体长0.35mm左右,无翅及腹管,口器退化。

2.卵

卵有4种类型,均为椭圆形,极小。越冬卵即产生干母的卵,长0.25~0.40mm,淡黄色,表面光滑,常成堆似一团黄粉;产生普通型和性母的两类卵长0.26~0.30mm,初产淡黄绿,渐变为黄绿色;产生有性型的卵,雌卵长0.40mm,雄卵长0.36mm,黄绿色。若虫形态与成虫相似,体形较小,淡黄色。

3.幼虫

幼虫形态与成虫相似,体形较小,淡黄色。

二、梨黄粉蚜的危害症状

梨黄粉蚜又叫梨黄粉虫,仅危害梨树。该虫刺吸梨果汁液进行危害,在果实不套袋的情况下,喜群集于果实萼洼处繁殖危害。虫体聚集部位形成一堆堆“黄粉”(成虫、卵和若虫),黄粉周围有黄褐色晕圈。可在果面上造成凹陷的黄斑,渐变为黑疤、龟裂。此虫多从套袋扎口处的缝隙中钻入,群集在梗洼处繁殖危害。套袋果由于袋内高温、高湿情况下,受害部位变黑后易腐烂,在袋外触摸有绵软感,且有酒糟气味,易脱落。

三、梨黄粉蚜的发生原因

1.品种

梨不同品种受黄粉蚜危害程度有差异,水晶梨、华山梨、德玉梨等受害较重,圆黄梨、爱宕梨、黄金梨等受害较轻。

2.气候

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年份,虫口增长受到抑制,危害轻,干燥少雨的份,黄粉蚜繁殖迅速,危害较重。

3.套袋质量及技术。

套袋前病虫害防治是否到位、纸袋质量的好坏,袋口有没有浸药、袋口绑扎的紧不紧,都直接关系到爬入果袋的黄粉蚜数量的多少。

4.梨园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管理粗放、氮肥施用过多、枝叶郁闭的清耕园梨黄粉蚜发生较重,管理良好、通风透光、留枝量适当的生草梨园发生较轻。

四、梨黄粉蚜的发生时间

梨黄粉蚜1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梨树枝干翘皮下、果台鳞芽缝隙等处越冬。翌年春季梨树开花时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先刺吸枝干汁液,然后变为成虫产卵繁殖。卵孵化后的若虫于6月上中旬开始转移到果实上为害并繁殖,若遇环境条件适宜时数量骤增。果实接近成熟时受害最重。8月下旬以后出现有性蚜,雌雄交尾后雌蚜转移到树干上产卵,以卵越冬。在果实采收时,部分梨果上带有少量黄粉蚜,在贮藏、运输、销售环节还会继续为害,也可引起腐烂。

五、梨黄粉蚜的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搞好清园,降低虫口基数。梨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彻底刮除粗、老翘皮,消除树皮下缝隙内的越冬害虫,并清除树上树下病虫枯枝,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同时用10%吡虫啉或50%吡蚜酮10倍液在距地面10cm处涂干(涂干要先刮除粗皮至白绿相间处),喷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源。开春后,发芽前,3月上中旬喷3~5°石硫合剂消灭越冬卵,降低虫口基数。

2)加强栽培管理,破坏虫口生存环境。

一是搞好冬、春、夏修剪。

冬季梨树进入休眠期,做好树势低改,疏除内堂过细过密枝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树形,调整树冠结构,调节枝条质量及数量,促进通风透光。修剪高度控制在2.5m可操纵范围内,保持树冠不荫蔽,以利通风透光,维持健壮、稳定的中庸树势,使盛果期延长。春季对树势较旺的植株,要控制旺长,多疏除、少短截,去直立枝留斜生枝,多留花芽,以果压树势,使其趋向于中庸树势;对树势较弱的植株,采用较重的修剪方法,中截强枝,疏去弱枝。

夏季修剪要剪去竞争、徒长、直立新梢,促发侧梢和副梢,压缩顶端优势改善树体结构,并及时对侧梢和副梢的嫩枝部分进行修剪,留20cm长,等第二次梢萌发后再剪留20cm,幼树可用手指掐去枝头,使梨树枝条充实,枝条充分木质化,利于叶片早熟增大,加强果树光合作用,调整枝条培养结果枝组,促进来年成花结果,增强树体抵御严寒能力;对封行,树枝交叉过密荫蔽梨园,应加重修剪,并及时间伐,做到行头通行尾,行行相通,便于农事操作,创造不利于虫口生存环境。

二是选好袋子,改进扎口技术。

最好选择坚韧性强、透气性好的胶封纸袋。套袋前一周用6%林丹粉50倍液浸泡1/4处,晾干后使用,同时套袋时袋口要扎紧,人为制造黄粉蚜进袋防火墙,可大大减轻危害。

2.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丽草蛉、晋草蛉、黑翅小花蝽、东亚小花蝽及蜱螨目的小型捕食螨,其中异色瓢虫捕食量大,对黄粉蚜有一定控制作用。保护利用这些天敌有利于恢复生态自然调控能力。

1)树行间种草招引天敌。梨树行间离树干80cm处撒播紫花苜蓿或白三叶草,不仅能够招引瓢虫,还能为其繁殖生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可增加有机肥源,还能够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和蒸发,改善梨园小气候。

2)人工助迁瓢虫。5月下旬是瓢虫产卵盛期,从麦苗或菜田把带有瓢虫卵的叶片采集下来,按卵块大小用剪刀裁开,用胶水粘贴在6.5cm×7.0cm的纸卡上,每卡10~20粒为宜,然后用回型针把卵卡悬挂在1.5m高、较荫蔽的树叶上,经3天左右,卵粒孵化率占90%,幼虫开始觅食。

3)应用生物农药。晋中梨果套袋时间从6月中旬开始,套袋前树体喷洒0.26%苦参碱AS倍液,然后再套袋,可避开瓢虫发生盛期,还能降低高、剧毒农药对天敌带来的伤害,可起到早期预防的作用。

3.化学防治

1)梨果采收后至落叶前,喷洒杀虫、杀菌剂如0.5°Be石硫合剂,降低越冬虫卵基数,保护叶片。

2)萌芽前,喷5°Be石硫合剂或95%机油乳剂倍液,杀灭存活的越冬虫卵。

3)花序分离期,喷0.5°Be石硫合剂或1.8%阿维菌素~倍液,杀死孵化的幼虫。

4)套袋前(5月下旬),喷高效杀虫剂如96%烯啶虫胺倍或10%吡虫啉倍或3%啶虫脒倍液,袋口用药液浸湿或夹入带有药液的卫生纸,防止害虫入袋。

5)套袋后(5月底至8月),虫情严重时,缩短用药间隔期,改15天喷1次药为7~10天喷1次药,几种农药交替施用,选用雾化效果好的喷头,重点喷袋口绑扎处,树体喷至淋洗状。

1
查看完整版本: 梨黄粉蚜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是什么如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