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指眼的屈光系统发育“不匹配”,当光线通过眼球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简单地说就如同是照相机的镜头不对焦了。
对于中低度近视眼本身并不可怕,只是需要戴眼镜而导致生活略有不便,但是高度近视因眼轴过度延长却可能带来很多潜在的眼科疾病分险,高度近视(>-6.00度)的并发症主要是眼底病变,例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这些眼病会严重的影响视力和视觉质量,目前高度近视已经成为我国低视力以及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应积极预防近视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控制近视进展以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应积极预防近视发生,那么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呢?
一、足量的户外活动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以及证据表明,每天约2小时的户外活动既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而户外活动能获得很好的近视预防效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室外的光照度非常大,约是室内光照度的好几百倍。所以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足够的光照度,并非是使用一些照明工具。
为什么说的是“户外活动”而非是“户外运动”呢,也就是说,只要待在户外,并不一定需要运动,无论是在户外上课、阅读、写字、玩耍等都可以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
若要使户外活动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建议每天应至少要有累计2小时左右的时间待在户外才能够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但是目前孩子功课时间长,学习任务又重,很可能难以保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时间,那像这种情况又该如何有效解决呢?
根据最新的研究,间歇暴露在户外的近视预防效果是优于连续2小时户外暴露的。所以呢,建议孩子们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例如:做做课外活动,或是在户外阅读写作业都可,上学和放学期间可以步行,增加户外运动的方式。
对于儿童预防近视,户外活动是免费且是非常有效的的一个方法,关键问题在于家长监护人和学校老师是否给孩子足够的户外空间和时间。
注意:户外活动仅仅针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有效果,若是已经发生近视的孩子则效果作用有限,所以户外活动只是具有预防近视的作用,并无控制作用。
二、减少近距离用眼
现代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娱乐,看近处的需求越来越多,其实从进化论来讲,近视也是一种生物进化的表现。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看近的时间比看远的时间多很多,而眼睛过多的近距离工作就会被身体认为是“看近处是主要的用眼状态”,眼球在发育多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变成更适合看近的近视眼了。
所以减少近距离的用眼,尤其是减少连续的近距离用眼依然是预防近视的好方法之一。对于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避免连续的近距离作业用眼,通常每阅读45分钟左右,应休息远眺十分钟。
三、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
通常家长最关心的是怎样可以提前发现儿童有近视的趋向,常规的做法是,在发现孩子看东西喜欢靠近、视物的时候头位有偏斜的症状、还有看电视或者远处物体时候出现眯眼的现象就该怀疑近视了。
但是当上述情况已经发生的时候,近视往往已经发生,有些小朋友甚至是高度近视了。而给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则是最好的近视预警方法,应该从3岁之间开始到正规机构为孩子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
有些家长又该疑惑了,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呢?
通俗的理解就是对眼球的发育过程做一个阶段性的记录,定期定时的记录儿童眼轴、眼压、角膜曲率等指标,保持逐年连续的跟踪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当这些检查指标异常并且向近视趋向发展时,能够及时地发出“预警”,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缓近视的发生或者是避免近视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