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生物核心品种大多为生物类似药,竞品众多、赛道拥挤,且基本为收购而来。
本刊特约作者余一/文
迈威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主营业务为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目前公司拥有涵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疾病领域的15项在研品种,所有品种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及销售。-年,迈威生物研发费用分别为1.69亿元、3.63亿元、5.81亿元,期末累计未弥补亏损分别为4.01亿元、13.29亿元、9.73亿元。
迈威生物研发进展最快的品种基本为收购而来,且这些产品大多为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集采压力下存在较高的价格下跌风险。
在研品种赛道拥挤
迈威生物15项在研品种中,有望最快实现商业化的为9MW,已于年11月申请新药上市,公司预计上市时间为年四季度;另有4项在研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其中9MW、9MW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8MW、9MW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此外9MW处于II期临床,其余9项在研品种处于I期临床试验和/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根据招股书上会稿,迈威生物进展较快的在研品种大多为生物类似药,正面临或即将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且存在较高的集采降价风险。
9MW为迈威生物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重组人源抗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是修美乐(通用名: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目标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但是目前,中国阿达木单抗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已上市产品共5款,包括原研药修美乐及4款生物类似药(百奥泰的格乐立、海正药业的安健宁、信达生物的苏立信、复宏汉霖的汉达远);2家已提交NDA(君实生物、正大天晴);6款生物类似药处于临床III期,3家企业处于临床Ⅰ期。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更多生物类似药的上市,阿达木单抗可能被纳入生物制品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原研产品修美乐于年进入医保,其销售价格由进入医保之前的元/支下降到元/支,另4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也已进入医保,销售定价最低为元/支。
9MW是一种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60mg),是普罗力(通用名:地舒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目标适应症为骨折高风险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国内外目前虽然暂未有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不过除公司的9MW外,国内尚有8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和2款同靶点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其中4款处于临床III期,6款处于临床I期。
9MW与9MW相比仅规格不同(mg),是安加维(通用名:地舒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目标适应症为预防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发生骨相关事件。除9MW外,目前国内还有6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和2款同靶点新药处于临床阶段,其中2款处于临床II/III期,6款处于临床I期。
迈威生物的9MW和9MW相比竞品研发进展靠前,可能为第一梯队上市,但竞品众多的情况下未来市场竞争激烈可能难以避免。另外,安加维于年大幅降价并进入医保,其生物类似药上市后仍存在一定的降价空间。
8MW是一款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用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细胞低下症。8MW是新一代长效G-CSF产品,国内有3个长效(恒瑞医药的艾多、齐鲁制药的新瑞白、石药集团的津优力)和17个短效G-CSF产品已获得上市许可。除8MW外国内另有5个长效G-CSF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5款处于临床II/III期,1款处于临床I期。
9MW是一款公司基于引进自Epitomics及Apexigen的专利开发的创新单克隆抗体,目标适应症为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中国已经批准上市了3款抗VEGF药品,包括拜耳的阿柏西普、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诺华的雷珠单抗,其中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分别于年和年上市,上市时间较早,市场认可度高,公司的9MW上市后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存在较大难度。此外,国内共有15款抗VEGF药物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其中9款处于临床II/III期,6款处于临床I期。
9MW是公司基于与格物智康共同申请的专利开发的创新单克隆抗体,目标适应症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美国礼来制药和再生元开发的同类产品已于年11月先后获得FDA授予的应急使用授权;境内已有5款同类产品获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
但据上会稿,9MW被证实保持了对英国突变株的中和活性,但对南非、巴西、印度和加州突变株均存在部分或全部失活的现象,其商业化价值可能存疑。
核心研发管线靠买?
迈威生物目前15项在研品种中,研发进展较快的几个品种包括9MW、9MW、9MW、8MW、9MW和9MW,其中9MW、8MW、9MW、9MW为公司收购的泰康生物立项研发品种,而9MW则为合作研发。
泰康生物成立于年7月,专门从事生物大分子药物研发和生产。年1月,迈威生物实际控制人朗润投资收购了泰康生物%股权;年5月,实控人设立迈威生物,同年9月朗润投资将其所持有的泰康生物%股权转让给迈威生物。
在原股东经营期间,泰康生物已完成8MW、9MW、9MW的临床前研发工作,其9MW是在9MW已有临床前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而来,公司因此承继了泰康生物原有研发管线。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中公司表示,迈威生物就是在泰康生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除收购获得在研管线外,迈威生物还有多个在研品种为合作研发或引进开发。
其中,9MW为公司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产品,该项目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工作全部由君实生物独立完成;9MW是公司基于与格物智康共同申请的专利而开发;9MW、9MW和9MW均为引进开发;其他品种虽为公司自主研发,但多处于临床早期。
此外,迈威生物技术平台也通过收购得以丰富完善。年,迈威生物先后收购了诺艾新90%股权。据介绍,诺艾新是一家具有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和PEG修饰技术平台的新药研发公司,公司目前建立的5项技术平台中的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PEG修饰技术平台就是源自收购的诺艾新。
股权激励肥了自己人
年9月,迈威生物向现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部分历史上对子公司泰康生物做出积极贡献的自然人授予股权作为股权激励,但是公司并未设定行权条件和等待期。
此次激励公司共计授予股份数万股,占总股本比例高达11.05%,公司当年因此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6.36亿元。
具体而言,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大涛获得授予股份数万股,占发行前股份的5.04%;董事谢宁获得万股,占2.19%;董事、副总经理张锦超获得万股,占1.33%;副总经理王树海获得40万股,占0.13%。
除向公司高管授予股权外,迈威生物还向4名青峰医药(公司实控人控制企业)的高管进行股权激励,原因系其历史上对泰康生物等的贡献,其中廖少锋、郭正友、杨小玲和蔡元魁分别获得万股、万股、万股、万股,占0.73%、0.73%、0.36%、0.36%。
迈威生物此后还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进行激励。年6月,迈威生物通过员工持股平台中骏建隆、真珠投资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89人授予.93万股股权激励。公司年已确认股份支付费用万元,若授予的股权激励全部兑现,公司预计将在-年度分别确认股权激励费用1.36亿元、1.11亿元、万元、万元,同样金额巨大。
迈威生物上述股权激励规模巨大,授予股份数合计高达万股,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比例高达18.33%。对于年直接授予的激励公司完全不设门槛;而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进行的激励虽然对激励对象进行考核,但招股书上会稿并未说明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所谓门槛恐怕也是形同虚设
即将IPO之际,迈威生物推出金额巨大的股权激励且几乎没有门槛,这种做法无疑是肥了自己人。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绑定管理层与公司利益,但从上述情况来看,管理层获利未免太过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