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西因为前期雨水偏多,导致病害多发。最近很多地方发现往年较少发生的柑橘白粉病,而且发病较重。白粉病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可发生多次再侵染,很容易蔓延,应引起果农高度重视。
一、柑橘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柑橘白粉病主要危害柑橘新梢、嫩叶及幼果。嫩叶正反两面均可发生,初时呈现白色霉斑,呈绒毯状,大多近圆形,外观疏松,霉斑常由中心向外扩展。霉层下面叶片组织最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失绿,形成黄斑。严重时病斑扩及全叶,使较嫩的叶片枯萎,较老的叶片扭曲畸形,落叶。叶片老化后,病部白色霉层转化为浅灰褐色。嫩枝和幼果病斑,初期与叶片上的相似,但无明显黄斑,后期病斑连片,白色菌丝覆盖整个嫩枝和幼果,造成枝条萎缩、扭曲,甚至枯死,幼果果皮皱缩,后期形成僵果。受害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枝条干枯。
二、柑橘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一般情况下,夏初气温达到18℃,就会开始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4—30℃,5—6月开始发病,9月到达高峰,秋梢受害最重,11月后病情不再扩展。根据过去的研究资料,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也不一样,红桔发病最重,椪柑次之,甜橙发病最轻。在多雨潮湿条件下该病易流行。果园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发病较重。病源的下风方向果园发病较重。山地果园北坡比南坡病重,树冠内嫩枝叶及幼果发病比四周重。树冠近地面的嫩枝叶发病较重。树冠内中、下部的新梢、嫩叶及幼果最先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向上、向外扩展。
三、柑橘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梢、病叶及病果,集中烧毁。新梢抽发时剪除过密枝叶,提高树冠的通风透光性,降低树冠的湿度,抑制病菌的繁殖。
2、发现柑橘树感染白粉病时,及时使用苯甲·醚菌酯、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乙嘧酚磺酸酯等进行防治。
3、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施肥量,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