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葡萄第一大病害霜霉病发病症状是啥怎么
TUhjnbcbe - 2024/5/20 20:54:00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格是多少元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112/4325480.html

果农朋友们,年北方地区大部分是雨热同季,降雨频繁。对于露天种植葡萄的果农,在炎炎夏日、空气潮湿和雷电暴雨的天气里,真的是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因为葡萄的第一大病害——霜霉病真的要来了,防治不力,前功尽弃。有人说,霜霉那么可怕吗?对于避雨棚栽培的,也许不太可怕,但对于露天栽培的,之所以号称葡萄第一大病害,肯定有它的可怕之处。总之一句话,霜霉病虽可防可治,但它的危害极大,从春天到秋天,只要条件具备就会传染,轻则品质产量受影响,重则全军覆没。

那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如何,重点是如何防治?今天咱就聊聊,对果农肯定大有益处。

霜霉病病原介绍

霜霉病是葡萄最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或随病叶病果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即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霜霉病菌也可以菌丝在幼芽中越冬,第二年从菌丝上产生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通过风雨传到寄主上后,在有水滴或雾滴的情况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侵染。潜育期长短与品种抗病性及温度有关,在感病品种上潜育期一般为7-12天,在抗病品种上潜育期一般为20天。秋末病菌在叶内或其它组织内经过藏卵器和雄器的配合,形成卵孢子越冬。发病部位的霜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

病菌的生长发育温度均较黑痘病、炭疽病低。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时,寄主内的菌丝生长受抑制。游动孢子囊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8-28摄氏度,最适为15摄氏度。形成时间主要在夜间,游动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摄氏度,最适为10-15摄氏度。卵孢子在13摄氏度以上即可萌发,最适为25摄氏度。游动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均要求较高的湿度和雨露。

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而且是幼嫩的叶片易侵染,也能侵害新梢和幼果。叶片发病,初期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点,并能相互愈合形成大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用手擦不去,这是和白粉病的最大区别,霉层为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斑最后变褐干枯,叶片早落。新梢、卷须、穗轴和叶柄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半透明油渍状斑点,后发展为微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也产生白色霜状霉。病梢生长停滞、扭曲、甚至枯死。幼果染病后,病部褪色,变硬下陷,并生白色霜状霉层,随即皱缩脱落。颗粒半大时受害,呈褐色软腐状,不久干缩早落。果实着色后,就不再受侵染。

大家对表述可能存在理解误差,第8图令人触目惊心,直接上图吧!

(初发病叶片正面黄色斑点)

(叶面背面零星发病状)

(幼叶发病造成皱缩干焦)

(严重时,老叶背面连片发生)

(正面连片的黄斑,说明反面霜霉严重发生)

(霜霉病在打药打退后留在背面的褐色斑块,已经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严重霜霉园片,造成早期落叶,绝产)

(幼果发病,果柄和果粒受害,表面产生霜状霉层)

(因霜霉病枯死的幼穗和幼果)

(中期大幼果受害,从果柄基部始发病,造成凹陷,果农形象称“鬼捏果”)

发病条件

霜霉病不太喜欢高温,最喜欢凉爽多雨的气候,因此多在立秋节气前后开始大面积发生,是葡萄生长中后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生程度与温度、湿度和降雨密切相关。孢囊梗和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萌发、侵入均需要雨露。因此,秋季凉爽又多雨时节易引起病害流行和爆发。在适宜条件下,病菌在晚间比白天更易入侵,所以在葡萄老产区的有经验果农都知道,傍晚下雨远比上午下雨危险的多。

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较强,因为葡萄细胞液中的钙/钾比例是决定抗病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老叶的钙/钾比例大,抗病;嫩叶的比例小则易感病。此外,果园地势低洼,栽植过密,架式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

我国各葡萄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发病早晚和危害程度不一,总的来说,病源基数高、气候凉爽加多雨露高湿是该病害流行的条件。山东葡萄区7-8月份开始发病,9-10月是发病盛期。浙江8-9月开始发病,9-10月病害流行。近年来,有些品种6月份就开始发病,8-9月份,发病就已经较严重。

预测预报

生产实践总结,霜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可根据以下四个指标进行。

1、病菌卵孢子在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当昼夜平均气温达13摄氏度时,即可萌发。

2、昼夜平均湿度在12-13摄氏度以上,同时有孢子囊形成,寄主表面又有水滴存在(在2-2.5个小时以上),病菌即可完成侵染。

3、病菌潜育期的长短以温度高低为转移,但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在适合的条件下,温度22-24摄氏度,易感品种的潜育期最短时只有4天,而在12摄氏度时则延长至13天。

4、病害的潜育期结束后,还必须有高湿条件,如下雨或重露,才能产生孢子囊,进行再次侵染。

注意:具体在进行测报时,可参照当地气象预报资料,即可大致了解病菌的初侵染时间段,抓住侵入前的关键时期,喷保护剂就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葡萄#

本期作者:众德农艺师——姚振领

1
查看完整版本: 葡萄第一大病害霜霉病发病症状是啥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