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血管渗漏是常见的眼底病理现象,广泛存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Eales病、BRVO、CRVO等眼底疾病中,其病因和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与慢性高糖、低氧、玻璃体牵拉等因素相关。由于内皮细胞损害、周细胞的丢失,VEGF、EPO、IGF-1等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继而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自血管内转移至组织,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在医院眼科高峰论坛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创新论坛会议中,医院陈长征教授分享了团队通过影像学观察CRVO眼中视网膜血管渗漏的进展。
超广角视野下周边血管渗漏(PeripheralVesselLeakage,PVL)见于活动性视网膜病变。通过超广角视野观察和评估周边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的渗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不仅是糖尿病眼缺血的预测敏感指标,与周边无灌注区也有很强的关联性。视网膜渗漏定量研究能够自动探测渗漏面积,进而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其核心指标为渗漏指数:渗漏指数=晚期荧光增强的视网膜面积/血管化的总视网膜面积然而,在视网膜的不同区域中,各层细胞分布存在差异。由后极至周边,视网膜逐渐变薄,黄斑区存在丰富的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及Henle纤维层,远周边部节细胞层及Henle纤维层消失不见。同时,光感受器和血管的分布也存在差异:光感受器密度图,左侧视锥细胞,右侧视杆细胞视网膜不同区域的血管分布陈教授团队细化了CRVO眼的渗漏分区,将其分为近黄斑、近周边部、中周部和远周边部。分析各区域的渗漏指数,结果表明:在伴黄斑水肿的患眼中,黄斑区渗漏指数最高,其次分别为近周边和中周部。而不伴黄斑水肿的眼个分区渗漏指数分布无显著差异。伴随黄斑水肿的眼,渗漏集中在黄斑附近及后极、中周,而不伴黄斑黄斑水肿的眼渗漏弥散于视网膜各处。与不伴黄斑水肿眼相比,存在黄斑水肿的眼在全视网膜、黄斑旁、近周边部具有更高的渗漏指数,而两组中周和远周边部渗漏指数无显著差异。换言之,渗漏距离黄斑越近,对黄斑水肿的出现影响越显著。各分区渗漏指数与CMT相关性分析表明,全视网膜、黄斑旁,近周边部及中周部渗漏指数均与CMT存在正相关性。黄斑旁的渗漏指数与CMT存在最显著的关联,随着与黄斑中心距离的增加,关联性逐渐减弱。综上陈教授总结分析,渗漏指数能够直接反映视网膜血管渗漏状态,CRVO黄斑旁渗漏与黄斑水肿明显相关。将来可根据根据不同区域渗漏指数指导治疗,并建立CRVO黄斑水肿预测模型。
专家简介
陈长征,男,49岁。医学博士、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助理、眼科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副组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湖北省眼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中华眼底病》、《中华眼视光》编委。在Ophthalmology、Retin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主编专著4部,主持国自然基金3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一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