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海科眼科继教眼球的生物学测量及人 [复制链接]

1#
眼球的生物学测量01

眼轴的测量

1)超声生物测量

原理:距离=速度×时间

测得的眼球轴长:角膜前表面到内界膜的距离

玻璃体、前房内声速=m/s

晶状体内约=m/s

致密晶状体=m/s

产生测量误差的情况

注视功能不好

高度近视合并后巩膜葡萄肿

玻璃体变性、积血、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

2)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

原理:应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波长为nm光线部分相干干涉测量的原理

测量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视轴:泪膜前表面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距离

精确到0.01-0.02mm

对于屈光介质的透光性有一定要求

不适用:晶体高度混浊、后囊下混浊、角膜瘢痕、玻璃体积血、黄斑前膜、眼球震颤

3)B超引导下的眼球轴长测量

仅用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黄斑严重病变的病人

4)眼轴测量的注意事项

眼轴测量的重要性:

1mm测量误差可导致眼镜平面1.75-3.75D屈光误差,平均2.7D

眼轴的精确度应控制在0.1mm

反复测量、对准视轴中央

同一个人A超和IOL-Master测量结果存在差异,通常后者比前者长0.13-0.39mm

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使用的A常数仅适用于A超,若使用IOL-master测量计算,需要进行A常数修正

AL(zeiss)=(OPL/1.-1.)/0.

02

角膜屈光力的测量

1)角膜曲率计

原理:光学反射原理

测量距角膜中央3~4mm内垂直相交的4点曲率度数

优点:测量快捷、价格低廉

局限性:

测量范围小:角膜中央3mm

正常范围(40.00D~46.00D)外精确性差

仅测量角膜中央相互垂直的子午线变陡和变平度数,非全角膜形态。

2)IOL-Master、LenStar

原理:光学反射原理

捕捉角膜前表面以直径为2.3mm成六角形对称分布的六个光点的反射,计算表面曲率半径

优点:测量快捷、重复性好

局限性:

不能反映整个角膜形态

受泪膜稳定性影响大

3)角膜地形图仪:

原理:以Placido盘为基础,测量20个同心等距光环,每一投射环上均有个数据点

测量范围:43度球面上直径10.6mm的范围

临床应用:定量分析角膜性状、分析角膜屈度、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角膜厚度、前房容积等

可用于诊断圆锥角膜,术前用来指导手术

4)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

原理:旋转照相,根据测得的高度图得出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值通过Gaussian光学公式计算

测量超过点的角膜屈光力

集3D前房分析、角膜测厚、角膜地形图、白内障分析于一体

可测量分析: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前房角、前房容积、晶状体密度等。

术前分析散光状态,术后分析视力不良的原因。

5)角膜曲率计算注意事项:

角膜曲率1D的测量误差会导致术后1D的屈光误差

在进行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时常用的屈光指数n=1.,但该指数未考虑后角膜屈光力

研究表明后表面屈光力约等于-6.0D

所以如果用角膜的实际屈光力去推算的话n=1.(Haigis修正公式采用)

球差会导致近视漂移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01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

回归公式:SRK-I、SRK-II(已淘汰)

新一代理论公式:引入了ELP/ACD/AL/K值

SRK/T:使用A常数

HolladayI/II:I:使用SF;II:?

HofferQ:使用前房深度系数

Haigis:使用三个常数a0、a1、a2

Barrett:根据大量病人资料库统计得出

Haigis-L/Barretttrue-K公式:用于角膜激光术后

公式间的主要区别在于ELP的预测方法不同。

ELP的预测

ELP:有效人工晶体位置,指角膜前表面到人工晶体的距离

平凸型IOL:到晶体表面

双凸型IOL:到晶体内部

术后前房深度误差其实就是ELP的估算误差。

02

计算公式的正确选择

预测ELP,需要考虑各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眼轴(L)

角膜曲率(K)

角膜直径(WTW)

晶体厚度(LT)

前房深度(ACD)

术后屈光状态

没有一种通用、完美公式,需个性化选择。

通用技巧:查看数据中在正常范围外的指标是哪个,然后选择这个指标影响最小的公式,或者不以这个指标计算晶体度数的公式相对而言会比较精准。

不同眼轴的人工晶体计算建议

1、短眼轴(AL<23mm):主要影响因素为ACD和ELP

①前房深度正常偏浅(3mm>ACD>2.6mm):HofferQ、Haigis、HolladayII、Barrett,目标屈光度按常规留-0.3左右

②前房深度正常偏深(ACD>3mm):HofferQ、Haigis、HolladayII、Barrett,容易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比常规多留-0.5D左右

③前房深度很浅(<2.6mm):Haigis、HolladayII、Barrett,容易近视漂移,目标屈光度比常规少留0.5D左右

2、正常眼轴(23mm<AL<25mm)

任何公式都适用,目标屈光度按常规留-0.3~-0.5D

3、长眼轴(AL>25mm):主要影响因素为AL

①眼轴长度尚可(25mm<AL<26mm):SRK/T、HolladayI、HolladayII、Haigis、Barrett,目标屈光度常规留-0.5-0.8左右

②眼轴长度(26mm<AL<28mm):SRK/T、HolladayI、HolladayII、Haigis、Barrett,容易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建议留-1.0D~-1.5D左右

③眼轴长度(28mm<AL<30mm):HolladayII、Haigis、Barrett,容易大度数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建议留-1.5D~-2.0D左右

④眼轴长度(AL>30mm,后巩膜葡萄肿不严重):HolladayII、Barrett,容易大幅度远视漂移,目标屈光度建议-2.0D~-3.0D

⑤眼轴长度(AL>30mm,后巩膜葡萄肿严重):HolladayII、Barrett,测量误差大,容易极大幅度远视漂移,建议目标屈光度预留>-3.0D

特殊患者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1)婴幼儿:

①眼轴:出生时16-17mm,3岁时22.5-23.0mm

②角膜曲率:出生时51.2D,8-9m时48.0D,1岁47.0D,2岁45.0D,3岁接近成人43.5D

③近视漂移:IOL度数需欠矫

1岁左右:常规减6-8D或30%;

1-2岁:减4-6D或10-20%;

3-6岁:减2-4D或10%;

>6岁:减1-2D;

10岁以上可保持正视

2)硅油填充眼患者:

白内障混浊程度不重

IOL-Master硅油眼模式

白内障重度混浊:A超(需矫正)

与硅油粘度有关:~cSt

cSt硅油声速为m/s

cSt硅油声速为m/s

Exp:某硅油(cSt)填充眼患者,采用声速m/s的超声测量结果眼轴=36mm,前房深度=3.0mm,晶体厚度=5.0mm,则玻璃体腔长度=28mm,实际玻璃体腔长度=28×/=17.91,晶体厚度=5×/=5.19,实际眼轴=3+5.19+17.91=25.91mm

3)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

①RK/PRK术后

②大多数无需修正,按测得数值计算

③角膜磨镶术后(LASIK、LASEK等)

需进行角膜屈光力测算数值的修正

临床历史法:金标准

屈光参数修正法(Shammas法、Rosa法、Ferrara法等)

诺莫计算图法

Speicher角膜薄透镜公式法

Latkany回归公式法

④可使用Haigis-L/Barretttrue-K公式

⑤其他优化计算方法可借鉴:

郭海科,金海鹰.应用优化计算方法与计算机软件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06:-

特殊情况下人工晶体度数换算

1、术中后囊膜破裂不伴玻璃体脱出,植入睫状沟内

正视眼:-1.0D

短眼轴:-1.5D

近视眼:-0.5D

2、术中后囊膜破裂伴玻璃体脱出,无法植入折叠IOL,植入硬性IOL于睫状沟内

正视眼:-2.0D

短眼轴:-2.5D

近视眼:-1.5D

3、植入前房型IOL:不推荐,实在要用通常-2D~-2.5D

术后屈光误差来源分析

术后近视:

眼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短

A超测量眼轴时压迫了角膜

使用了错误的A常数、前房深度值ACD或SF

选用了不合适的计算公式

晶状体前囊撕囊口过大,造成IOL在眼内前移

粘弹剂残留,造成IOL在眼内前移

IOL被植入睫状沟内

术后远视:

角膜屈光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眼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长

使用了错误的A常数、前房深度值ACD或SF

选用了不合适的计算公式

IOL被放反了

—END—

郭海科∣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