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爱好看书,某天看字时发现了双眼的异样,医院检查。不出所料,医生检测出我的视力仅有0.4,诊断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医生建议我注射抗VEGF药物,就是往眼睛里打针,“当然,只要有效果,我都想试试,在爱护身体方面我一向是非常果断的。但我有一点没有明白:医生要我连续至少打5针,说这几针非常关键,对视力提升有极大帮助,不完成就前功尽弃了,那么,会对视力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先来简单了解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如何形成的。
眼睛是依靠血管输送血液和“营养”才能正常工作。糖尿病患者在体内高血糖的不断渗透下,血管就会悄然发生变化,受到损伤。
一旦血管出了问题,就会断了“血供”,眼睛就自己长出额外的血管(新生血管)增加血液供应,新生血管就像“杂草”一样疯长,不断扩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使“杂草”生长得更迅速,然后血管便会发生破裂,漏水漏血,破坏正常的眼底结构,决定视力好坏的黄斑就像泡在水里的地板,逐渐变形腐烂甚至报废(失明)。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只有眼底结构恢复好转了,视力才能跟着渐渐有所提升。
治病求“治本”,就像大树的树根,如果根部生病了,我们只管外面的叶子,不管你打多少药,施多少肥,这棵树的情况都不会好转,只会越来越差,直到树叶全部凋零,最后树也会枯萎;只有根部的问题解决了,外面的树叶也会逐渐改善。
同样的,眼底根部的问题解决了,眼底结构得到修复,视力才能得到改善。
“眼内打针”就是修复眼底结构,治疗眼底根部的问题,但要想让视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获得最大收益,长期稳定的效果。
前提是要坚持完成规范治疗2个阶段,两者缺一不可。
第一阶段:
强化治疗阶段(修复血管堵渗漏)
第二阶段:
复发巩固治疗阶段(每月监测防渗漏)
刚接受眼内打针的DME患者首先要经历第一阶段:强化治疗阶段。而且,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安排定期复诊检查,以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准确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
一般情况下,需要完成:
每月1针,至少连续5针
如果您能听医生的话连续打至少5针,及时完成强化治疗,对视力的改善有这些帮助:
1
最大程度修复眼底结构,快速提高视力。
强化治疗阶段非常关键,只有及时完成了,才能一鼓作气堵住血管渗漏的地方,让地板干燥并修复原有结构。
医生才能评估出你的视力最高能提升到什么程度,这个阶段是整个疾病治疗的基础,是决定更优视力获益的关键。就好比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有了坚实牢固的地基,房子才能更稳固。
一般情况下,完成强化治疗的针数后才能准确评估抗VEGF药物的疗效。
亚洲国家循证治疗建议:抗VEGF疗法应作为中央受累DME且出现中央视力减退患者的一线治疗,治疗最初第一年可能要求每月一次至少治疗5-6个月。
香港专家共识也表示:初始治疗时连续注射6针以达到最佳视力增长,首年每月随访按需治疗。
ProtocolT2年研究结果:
前6个月视力提升幅度最明显,起始6针+首年月月随访治疗可持续提高DME患者视力。
2
减少随访期间注射针数。
多数在坚持连续5针+治疗后的DME患者,仅需按月随访,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要继续注射或是停止注射即可。
年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发布的DME指南已提出,众多研究显示,初始集中注射6针,可有效减少后期所需注射次数。
但是,如果没有完成连续至少5针的治疗,对视力的恢复就会有很大的影响:
不能抑制血液中过高的VEGF,无法阻止新生血管的疯长,会引起更多的出血渗漏,黄斑就会长期处于水肿状态,积液存在的时间越长,则视力受到永久性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这种情况下,眼底的结构便无法得到恢复,会导致:
1
最终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视力无法获得最佳收益,血管会更容易渗漏,病情反复,影响视物,无法正常生活,若不断拖延,没有及时发现,黄斑会形成无法磨灭的疤痕,到这时候,哪怕再使用一线治疗方案——抗VEGF治疗也无济于事,一旦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到了晚期,医生也没有任何办法。
2
治疗周期更长、更多治疗费用。
病情逐渐加重,为让视力得到恢复,需要增加后期治疗的次数,延长了治疗周期,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耗时耗力,得不偿失。并且,就算再次治疗补救,也无法恢复到原本可以达到的最佳视力了。
总结:
患有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一定要坚持规范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完成2个阶段,先每月1针,至少连续打5针,接下来每月复查,有复发遵医嘱治疗即可。
按标准治疗,眼底结构才能得到最大全力的修复,视力也随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CheungGC,etal.ClinExpOphthalmol.Jan;46(1)75-86.
[2]OptimizingmanagementofdiabeticmacularedemainHongKong:acollaborativepositionpaper.HKJOphthalmol..21(2):59-64.
[3]WellsJA,etal.Ophthalm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