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视,阻断了多少人的梦想影响了多少人的生 [复制链接]

1#

据相关数据统计,世界近视患者20亿,中国近视患者7亿。我国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且目前我国近视的发生仍在呈现上升趋势。

近视,从来不是戴一副眼镜那么简单!

近视,是最不可描述的痛!

阿金:四岁就带度眼镜的我,现在度,打篮球根本不敢使劲拼抢,只敢在外面飘着投篮,就怕眼睛被磕伤,还常常被质疑防守不力,不是我不想,是不敢。

传火的派大星:戴眼镜好多年了,平时摘掉眼镜,像死鱼眼一样,一点也不灵动,太耽误颜值了,呜呜呜.......

南晴:小学三年级开始近视,现在大一,两只眼睛一个,一个。摘下眼镜就看不到世界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有时候摘下眼镜过了一会就开始满屋子找不知道放哪了。最怕别人问你眼镜多少度?从来都是笑笑不敢说真实的度数。

他们只是7亿近视大军中的一员,近视的痛,还发生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身上!

近视,为什么越来越多

学界普遍认为,近视和户外暴露的时长息息相关。澳大利亚眼科专家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风险越低,户外活动对近视有保护作用。室外光线会刺激多巴胺的释放,抑制眼轴增长,预防近视的发生。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近视研究团队综合全球25篇高质量科学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每天增加76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使后天近视的发生率降低50%。

除此之外,室内灯光环境对眼健康也有很大影响,灯光光线不合适,患上近视的几率也会增加。

小高初中时,晚上经常躲在被子里看小说,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习惯了在黑夜里不开灯。直到参加学校组织的视力体检时,才发现已有近视度。

当时的小高,认为近视并不是问题,只要带上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了。直到后来,才发现戴上眼镜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近视,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戴过眼镜的人都知道,眼镜会让生活变得很不方便。

近视之后,看3D电影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惬意的享受电影,但近视的人要用手托着两副眼镜。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换左手,循环往复两个小时。

近视之后,特别不爱过夏天,满头大汗擦完额头还要摘下眼镜。也特别不爱过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瞬间一片雾蒙蒙。

近视之后,经常在早上摸不到眼镜的恐慌中瞬间清醒过来。

近视之后,连运动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个动作后,眼镜就掉在地上摔坏。

带上隐形眼镜之后,还是十分麻烦。每次都会感觉到角膜上的异物感,取下后还要进行清洁和护理,有些人就算过了很久,都还是没有习惯。

这些细节积累起来,近视就不是单纯给生活带来不便这么简单。

中高度近视患者,还容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青光眼等。近视度数越高,并发症越严重,严重并发症还会导致失明及眼球萎缩等问题。

知乎上有位眼科医生爆料,有位16岁的男孩近视度,且经常通宵玩游戏。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视线里一半都是黑影,看人脸也是扭曲的,在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视网膜脱落。幸好及时就医,孩子的眼睛保住了,但高度近视如果仍不注重用眼习惯,视力将很难再恢复,而且还会引发更多眼疾。

与此同时,一项年的研究显示:高度近视患者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研究调查了位高度近视患者,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2%,焦虑症的发生率为25.9%。同时还会导致青少年的自卑心理,社交表现差和自尊心弱等。

近视,阻断了多少人的梦想

根据教育部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只要双眼裸眼没有达到5.0,就无法报考飞行技术专业,没有达到4.8,则不能报考运动训练专业。眼镜度数超过度,则不适宜报考水利类、交通运输类、土木工程类等48个专业。

近视度,便与20多个行业无缘。

近视度,会被数百个行业拒之门外。

很多人从小的梦想,因为近视,便就此无缘。

知晓:谁能理解因为近视不能考公安的悲伤啊,因为怂和担心复发而没有去做手术。

未来:高考成绩出来填报志愿,成绩正常发挥,按说选择面不算太窄,可是从小到大向往的军营生活,因为近视,关上了门。

云云:5岁开始学习民族舞,五年级就考到了民族舞的最高等级,进入舞蹈学院成为专业的舞蹈生是我的心愿。直到初中开始发现近视,因为民族舞的技巧性动作很多,戴眼镜实在是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发生失误和危险。隐形眼镜长期佩戴导致眼睛很不舒服,近视手术又不敢去做,最终不得不放弃了民族舞。

有些人,不仅是耽误了梦想,甚至是大学毕业后,因为近视被一些工作拒之门外。

许多公职岗位对视力有明确的要求,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中规定,如果双眼视力低于4.9就不合格。高度近视的人在一些对视力有要求的工种前,只能成为“被嫌弃”的人。

近视,逐渐成为了许多人的“心病”。即使在激光手术已经普及的今天,也仍然有很多人面对手术产生恐惧和担心。激光手术虽能让裸眼视力恢复正常,但手术其实治标不治本,那些因为眼轴被拉长而留下的健康隐患是不会消失的。

好在,有很多人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